M1统计口径“纳新”有何考量?权威解读

M1统计口径“纳新”有何考量?权威解读

吾爱首码网 2024-12-02 合作项目 274 次浏览 3个评论

 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题:M1统计口径“纳新”有何考量?

  新华社记者吴雨、任军

  中国人民银行2日发布公告称 ,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,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(M1)统计口径。此次M1“纳新 ”,有两项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被纳入新统计口径 。这是出于何种考虑?又将带来哪些影响?

  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的总和 ,是金融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指标。我国向社会公布的货币供应量统计表,按照流通中便利程度的不同,将货币供应量分为流通中货币(M0) 、狭义货币(M1)、广义货币(M2)。

  在修订前 ,M1包括M0、单位活期存款;M2包括M1 、单位定期和其他存款、个人存款、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 、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份额 。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 ,此次修订后,M1将包括M0 、单位活期存款、个人活期存款、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。

  也就是说,中国人民银行将把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,这两项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纳入M1统计。

  为什么要调整M1的统计口径呢?

  其实,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并非一成不变,主要根据金融工具的流动性 、与经济的匹配度动态调整 。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非常重视对货币供应量口径的调整 ,M2的统计口径就经过逐步拓展,先后纳入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、货币市场基金份额等 。

 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 ,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,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发生了重大变化,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1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了演变 ,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。

  在现行M1的基础上,为啥要进一步纳入个人活期存款、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?

  在创设M1时,我国还没有个人银行卡 ,更无移动支付体系 ,个人活期存款无法用于即时转账支付,因此未包含在M1中。

  “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,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 ,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,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同,应将其计入M1 。”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说。

  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,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有所解释。报告称,网络支付快速发展,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在日常支付中被广泛使用 ,具有与活期存款相同的货币属性,也可同步研究纳入M1统计 。

  “从国际上看,主要经济体M1统计口径大都包含个人活期性质的存款及其他高流动性的支付工具。”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说。

  记者了解到 ,中国人民银行将于2025年1月份起按修订后口径统计M1,预计将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 。在首次公布的同时,还将公布2024年1月份以来修订后的M1余额和增长速度数据。

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当日举行的2024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 ,中国人民银行将优化货币供应量统计 ,并加强对M2等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流动性的监测。明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和政策取向,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,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 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。(完)

  

你可能想看:

转载请注明来自吾爱首码网,本文标题:《M1统计口径“纳新”有何考量?权威解读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